建筑工地管理系统(广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

什么是建筑工程管理系统

独立的后台管理系统,方便管理人员录入人员、设备、项目、文件信息,查看人员列表、设备列表、巡检任务记录、材料库存情况等,还可以进行表单管理、流程管理、任务管理、权限配置等操作。管理流程只需在电脑端即可完成,不需再翻阅大量的纸质材料,移动端信息实时传达,提高管理效率。

后台功能模块介绍:

1)设备管理:在二维码设备管理中,将每个重要施工设备的设备名称、出厂编号、注册证号、内部编码、安装位置、进场时间、录入时间、施工单位、设备类型、使用证号、制造厂家、使用状态、下次检验时间、出场时间、备注等信息通过二维码进行独立设备管理。通过打印二维码粘贴在施工设备上,管理者可实时对入场设备进行信息查询。

2)技术交底管理:将重点施工内容进行安全交底可视化,工人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里面有交底范围、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内容,随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学习与复习,将二维码粘贴于一线工人学校或者工人宿舍、工地等地,工人随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等设备进行扫描学习,最终形成工长面授安全技术交底与二维码信息交底的互相配合,减少施工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素养。

3)材料质量管理:

3.1材料进场管理。供货商在材料出厂前,对材料包装表面粘贴二维码或以附件形式送货。

3.2材料取样送检管理。材料通过进场流程确定到货后,进行扫码入库。

4)现场安全巡视:通过对关键工程点的位置设置GPS安全巡查点,让安全巡检人员在固定的需要巡检的位置进行打卡巡检,并可通过扫描其所在地的二维码进行巡检记录的登记。授权平台随时可以调阅巡查情况,当月底统计各巡查频率,进行通报公布,大大提升了项目安全管理效率,时时掌握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使用工程管理系统方案优势:

1)信息共享:设备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交底等内容,可快速查阅,并实时更新;

2)责任落实:质量检查、巡检任务、维修任务可落实到个人,确保记录人员真是到位,全过程可追溯;

3)高效监管:高层管理人员进入系统后台即可查看工程现场进展,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实现高效监管;

4)数据分析:后台可进行台账数据的汇总、导出,信息全纪录,解决管理难题,提高管理效率;

5)操作规范:巡检人员按检查标准、巡检流程,进行现场记录,后台信息汇总。实现流程、表单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6)节约成本:利用二维码进行信息传递,实现无纸化管理流程,免去文件打印、派发的时间。

施工项目管理平台APP有哪些

建议可以使用指管装施工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下面简单介绍主要功能:

1、即时消息: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给同事!

2、项目计划:施工进度,时刻撑握

3、材料出入:指尖撑控

4、项目进度:每个项目都可以轻松查看,时刻撑握项目进展如何,做到项目进度了然于心

5、任务分配:工作安排,专人专责

6、流程审批:快速简便,轻松审批

7、日志总结:工作汇报,把控团队

8、签到考勤:一键定位,自动打卡

9、通知公告:随时随地收发通知,重要信息不再断层

10、质量安全:质安情况一目了然,让质量更有保障

11、项目资料:简单全面、快捷查阅各类资料

12、知识文库:丰富齐全,全新规范标准资料

13、CAD看图:随时随地查阅CAD施工图纸

14、拍照标记:一键拍摄,照片轻松打上标记

15、黄道吉日:黄道吉日,择日趋吉避凶

界面截图:

什么是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2017年起,“智慧工地”逐步进入政策视野,此前则多为建筑施工企业出于自身需求开展的创新应用。尤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后,“智慧工地”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渐成共识。

当前,针对“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关于“智慧工地”的概念界定和路径设计也各有千秋。综合多地文件,可以将“智慧工地”理解为基于信息技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要而言之,“智慧工地”旨在为工程施工项目装上“智慧大脑”,通过采集、集成和应用建筑施工数据,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监管。

1、信息采集:打破“信息孤岛”

施工现场散落着类别多、数量大的信息,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和材料供应商等诸多主体,需服务于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控制需要。

为改变传统工地中信息重复采集、信息交叉上报、信息冗余严重、信息更新滞后的信息管理现状,“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致力于满足项目管理者对现场作业过程所需数据的及时获取、共享和沟通。

针对现场管理中较为突出的“信息孤岛”现象(表现为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智慧工地”着力打破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障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交互关系,既在“信息孤岛”间架设桥梁、实现大数据融合,也为破除“信息壁垒”、填平孤岛重建奠定基础。

响应《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针对施工类企业提出的“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号召,各地也要求逐步推进BIM技术,以降低信息在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

2、系统集成:汇集多元力量

在优化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智慧工地”还需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针对市场上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多而杂的近况,“智慧工地”通过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系统,将施工现场所应用的各类小而精(杂)的专业化系统集成整合为各功能模块集成统一的系统平台。如《重庆市2020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6项元素,江苏省《关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智慧工地应涵盖现场应用、集成监管、决策分析、数据中心和行业监管等五个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智慧工地”还有意提高BIM、LBS、VR、AR等技术应用软件和系统的集成程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市场存在的软硬件集成难、系统选型难等问题。

3、数据应用:升级项目管理

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集成都是为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对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效能的价值。在前两步骤的基础上,“智慧工地”得以在数据应用环节发挥巨大潜能:“了解”工地的过去,“清楚”工地的现状,“预知”工地的未来。

对于各方建设主体而言,“智慧工地”有利于施工精细化管控的实现:通过集中获取、传递、处理、再生与利用项目信息,应用人员安全管理、施工进度监督、车辆未冲洗抓拍、现场设备监控等功能,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长远来看对于项目管理各方而言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创新选择。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方面可通过“智慧工地”优化对于施工项目的微观管理,如《成都市智慧工地线上巡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区(市)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含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所监管项目智慧工地线上巡查工作,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和处理巡查问题;另一方面可应用“智慧工地”更好实现“现场与市场”联动管理,落实“现场优秀、市场优选”原则,在建筑企业中普及“以现场促市场、以市场保现场”观念,优化对于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

“智慧工地”是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应用能够提升行业监管和企业综合管理能力、驱动建筑企业智能化变革、引领项目全过程升级。当然,其推广还需以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为出发点,政策支持、措施保障、督导监管加以辅助。